首页 > 工作计划

初中物理公式总结(汇总10篇)

时间:2025-05-01 07:12:09
初中物理公式总结(汇总10篇)(全文共8344字)

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10篇《初中物理公式总结》的范文,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,希望你能喜欢!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《初中物理公式总结》相关的范文。

篇1:初中物理公式总结

【力学部分】

1、速度:V=S/t

2、重力:G=mg

3、密度:ρ=m/V

4、压强:p=F/S

5、液体压强:p=ρgh

6、浮力:

(1)、F浮=F’-F(压力差)

(2)、F浮=G-F(视重力)

(3)、F浮=G(漂浮、悬浮)

(4)、阿基米德原理:F浮=G排=ρ液gV排

7、杠杆平衡条件:F1L1=F2L2

8、理想斜面:F/G=h/L

9、理想滑轮:F=G/n

10、实际滑轮:F=(G+G动)/n(竖直方向)

11、功:W=FS=Gh(把物体举高)

12、功率:P=W/t=FV

13、功的原理:W手=W机

14、实际机械:W总=W有+W额外

15、机械效率:η=W有/W总

16、滑轮组效率:

(1)、η=G/nF(竖直方向)

(2)、η=G/(G+G动)(竖直方向不计摩擦)

(3)、η=f/nF(水平方向)

【热学部分】

1、吸热:Q吸=Cm(t-t0)=CmΔt

2、放热:Q放=Cm(t0-t)=CmΔt

3、热值:q=Q/m

4、炉子和热机的效率:η=Q有效利用/Q燃料

5、热平衡方程:Q放=Q吸

6、热力学温度:T=t+273K

【电学部分】

1、电流强度:I=Q电量/t

2、电阻:R=ρL/S

3、欧姆定律:I=U/R

4、焦耳定律:

(1)、Q=I2Rt普适公式)

(2)、Q=UIt=Pt=UQ电量=U2t/R(纯电阻公式)

5、串联电路:

(1)、I=I1=I2

(2)、U=U1+U2

(3)、R=R1+R2(1)、W=UIt=Pt=UQ(普适公式)

(2)、W=I2Rt=U2t/R(纯电阻公式)

9电功率:

(1)、P=W/t=UI(普适公式)

(2)、P=I2R=U2/R(纯电阻公式)

篇2:初中物理公式总结

速度V(m/S)v=S/t;S:路程,t:时间

重力G(N)G=mg;m:质量;g:9.8N/kg或者10N/kg

密度ρ(kg/m3)ρ=m/Vm:质量;V:体积

合力F合(N)方向相同:F合=F1+F2

方向相反:F合=F1—F2方向相反时,F1>F2

浮力F浮(N)F浮=G物—G视;G视:物体在液体的重力

浮力F浮(N)F浮=G物;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

浮力F浮(N)F浮=G排=m排g=ρ液gV排;G排:排开液体的重力;m排:排开液体的质量,ρ液:液体的密度,V排:排开液体的体积(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)

杠杆的平衡条件F1*L1=F2*L2F1:动力,L1:动力臂F2:阻力L2:阻力臂

定滑轮F=G物,S=h,F: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,G物:物体的重力,S: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,h:物体升高的距离

动滑轮F=(G物+G轮)/2,S=2h,G物:物体的重力,G轮:动滑轮的重力

滑轮组F=(G物+G轮)/n,S=nh,n:承担物重的段数

机械功W(J)W=FSF:力S: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

有用功:W有,总功:W总,W有=G物*h,W总=Fs,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机械效率η=W有/W总×100%

功W=FS=Pt1J=1N?m=1W?s

功率P=W/t=F*v(匀速直线)1KW=10^3W,1MW=10^3KW

有用功W有用=Gh=W总–W额=ηW总

额外功W额=W总–W有=G动h(忽略轮轴间摩擦)=fL(斜面)

总功W总=W有用+W额=FS=W有用/η

篇3:初中物理公式总结

初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全部公式

大家都还记得在比萨斜塔做得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吗,接下来的自由落体运动具体公式内容请大家记忆了。

自由落体运动

1.初速度Vo=0

2.末速度Vt=gt

3.下落高度h=gt方/2(从Vo位置向下计算)

4.推论Vt方;=2gh

注:

(1)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,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;

(2)a=g=9.8m/s2≈10m/s2(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,在高山处比平地小,方向竖直向下)。

3)竖直上抛运动

1.位移x=Vot-(gt方2;)/2

2.末速度Vt=Vo-gt (g=9.8m/s方≈10m/s方)

3.有用推论Vt方;-Vo方;=-2gs

4.上升最大高度Hmax=Vo方/2g(从抛出点算起)

5.往返时间t=2Vo/g (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)

注:

(1)全过程处理:是匀减速直线运动,以向上为正方向,加速度取负值;

(2)分段处理: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,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,具有对称性;

(3)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,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。

4)竖直下抛运动

设初速度(即抛出速度)为Vo,因为a=g,取竖直向下的方向为正方向,则

Vt=Vo+gt

S=Vot+0.5gt方

温馨提示:上面的.内容是初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的全部公式,相信大家熟记了吧。

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:磁感线

下面是对物理电学中磁感线内容的知识讲解,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知识。

磁感线

①定义:根据小磁针在磁场中的排列情况,用一些带箭头的曲线画出来。磁感线不是客观存在的。是为了描述磁场人为假想的一种磁场。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。

②方向: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,回到磁体的南极。

③典型磁感线:

④说明:A、磁感线是为了直观、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带方向的曲线,不是客观存在的。但磁场客观存在。

B、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叫建立理想模型法。

C、磁感线是封闭的曲线。

……此处隐藏5077个字……端受到的拉力

G物:物体的重力

S: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

h:物体升高的距离

动滑轮F=(G物+G轮)/2

S=2hG物:物体的重力

G轮:动滑轮的重力

滑轮组F=(G物+G轮)

S=nhn: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

机械功W(J)W=Fs

F:力

s: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

有用功W有=G物h

总功W总W总=Fs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

机械效率η=W有/W总×100%

功率P(w)P=w/t

W:功

t:时间

压强p(Pa)P=F/s

F:压力

S:受力面积

液体压强p(Pa)P=ρgh

ρ:液体的密度

h:深度(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)

热量Q(J)Q=cm△t

c:物质的比热容

m:质量

△t:温度的变化值

燃料燃烧放出

的热量Q(J)Q=mq

m:质量

q:热值

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

一.物理公式(单位)公式备注公式的变形

串联电路电流I(A)I=I1=I2=……电流处处相等

串联电路电压U(V)U=U1+U2+……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

串联电路电阻R(Ω)R=R1+R2+……

并联电路电流I(A)I=I1+I2+……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(分流)

并联电路电压U(V)U=U1=U2=……

并联电路电阻R(Ω)1/R=1/R1+1/R2+……

欧姆定律I=U/I

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,与电阻成反比

电流定义式I=Q/t

Q:电荷量(库仑)

t:时间(S)

电功W(J)W=UIt=Pt

U:电压I:电流

t:时间P:电功率

电功率P=UI=I2R=U2/R

U:电压I:电流R:电阻

电磁波波速与波

长、频率的关系C=λνC:波速(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,等于3×108m/s)

λ:波长ν:频率

需要记住的几个数值:

a.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:340m/sb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:3×108m/s

c.水的密度:1.0×103kg/m3d.水的比热容:4.2×103J/(kgo℃)

e.一节干电池的电压:1.5Vf.家庭电路的电压:220V

g.安全电压:不高于36V

篇10:人教版初中物理公式总结

物理量 单位 公式

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

质量 m 千克 kg m=pv

温度 t 摄氏度 °C

速度 v 米/秒 m/s v=s/t

密度 p 千克/米3 p3; p=m/v

力(重力) F 牛顿(牛) N G=mg

压强 P 帕斯卡(帕) Pa P=F/S

功 W 焦耳(焦) J W=Fs

功率 P 瓦特(瓦) w P=W/t

电流 I 安培(安) A I=U/R

电压 U 伏特(伏) V U=IR

电阻 R 欧姆(欧) R=U/I

电功 W 焦耳(焦) J W=UIt

电功率 P 瓦特(瓦) w P=W/t=UI

热量 Q 焦耳(焦) J Q=cm(t-t°)

比热 c 焦/(千克°C) J/(kg°C)

真空中光速 3×108米/秒

g 9.8牛顿/千克

15°C空气中声速 340米/秒

安全电压 不高于36伏

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

一、测量

⒈长度L:主单位:米;测量工具:刻度尺;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;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。

⒉时间t:主单位:秒;测量工具:钟表;实验室中用停表。1时=3600秒,1秒=1000毫秒。

⒊质量m: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。主单位:千克; 测量工具:秤;实验室用托盘天平。

二、机械运动

⒈机械运动: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。

参照物: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,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。

⒉匀速直线运动:

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: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。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。

②公式: 1米/秒=3.6千米/时。

三、力

⒈力F: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。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。

力的单位:牛顿(N)。测量力的仪器:测力器;实验室使用弹簧秤。

力的作用效果: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。

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。

⒉力的三要素:力的大小、方向、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。

力的图示,要作标度;力的示意图,不作标度。

⒊重力G: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。方向:竖直向下。

重力和质量关系:G=mg m=G/g

g=9.8牛/千克。读法:9.8牛每千克,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.8牛。

重心: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。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。

⒋二力平衡条件:作用在同一物体;两力大小相等,方向相反;作用在一直线上。

物体在二力平衡下,可以静止,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。

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。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。

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:方向相同:合力F=F1+F2 ;合力方向与F1、F2方向相同;

方向相反:合力F=F1-F2,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。

⒍相同条件下,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。

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,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。【滑动摩擦、滚动摩擦、静摩擦】

7.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: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,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。 惯性: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。

四、密度

⒈密度ρ: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,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。

公式: m=ρV 国际单位:千克/米3 ,常用单位:克/厘米3,

关系:1克/厘米3=1×103千克/米3;ρ水=1×103千克/米3;

读法:103千克每立方米,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。

⒉密度测定:用托盘天平测质量,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。

《初中物理公式总结(汇总10篇)(全文共8344字)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