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教学资源

小学五年级语文《走遍天下书为侣》经典教材教案精品多篇

时间:2025-07-11 07:12:35
小学五年级语文《走遍天下书为侣》经典教材教案精品多篇(全文共10693字)

【寄语】小学五年级语文《走遍天下书为侣》经典教材教案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,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。

课时 篇一

一、回顾导入,感知情感

1、了解上节课所学内容:

了解了作者带一本书旅行的理由和作者的读书方法。

(板书:以书为侣:原因 方法)

2、了解了作者的选择,通过上一节课学习,你对作者有什么印象?(作者特别爱书,而且很会阅读。)

3、既然作者如此热爱书,爱读书,我们应该怎么读课题?(齐读)

设计意图:由内容的把握到情感的感知、体会,是阅读教学中质的飞跃与提升。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,定好阅读教学的“调”(情感),更难得的是这种情感得自于学生自主的畅所欲言与感悟。

二、体悟方法,品味情感

1、师:请同学们自读课文,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这种爱书、爱读书的深厚情感,画上记号,想一想作者怎样具体地表达这种情感呢?可以在一旁写上批注。

2、检查自读情况,进行朗读指导:

师:你发现了哪些句子表现了作者深爱书籍?说说作者是怎么表达这种情感的?指名读相应的句子、段落交流感受,指导朗读。

(根据学情安排教学,下面为预设顺序,注意体会以比喻的表达方式为主。)

⑴ 假设:

(第一、四、七自然段)

① 学生谈体会:

(作者怎么表达自己爱书的情感的'?怎么调动读者的阅读热情的?)

② 指导朗读:

(如:第一自然段中,可供选择的事物应读出疑问的语气,以突出作者对书的钟爱。)

⑵ 比喻:

(重点研读)

①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,就像你的家。

② 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。

③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,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。

A、引导学生体会把书当作朋友时的珍爱与亲密;把书比作家时的温馨和留恋;把书比作故地时的方便与依恋。

B、把这三个句子连起来读一读,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,体会作者用比喻对表达爱书之情的妙处。

C、拓展练习:

师:根据你自己的读书感受,填一填,读一读,尊重学生个性化见解。

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__,也是____________。(如: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杯耐人寻味的绿茶,也是一盏陈年的佳酿。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段最难忘的人生奇遇,也是嘴边一段喜爱的小曲。)

⑶ 设问:

(第三自然段)

① 理解“毫不犹豫”。

② 体会朗读,体会回答果断、爱书之切的情感。

⑷ 反问:

“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?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?”

① 学生交流体会:

(每一次新的接触都让作者爱书的情感更进一层。)

② 体会朗读,体会反问、质问的语气。

⑸ 列举交流学生自己搜集到的读书的名言资料。

⑹ 朗读全文,回归整体:

(可指名接读。)

师:让我们带着对书的热爱,再次体会作者假设、比喻、反问的表达方法!(完善板书:热爱读书)

理由:常读常新,以书为侣,热爱读书。

方法:思考、品味、小结……

设计意图:利用学生交流品读中的思维碰撞,感悟、习得作者的表达方法,重点感悟、学习比喻的表达方式并读好课文。在这一环节中,作者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,但教师心中不可不分轻重,满盘皆抓。教师应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上(对表达的方式并不了解,更不知道一些俗语。)对教学重点放在比喻的表达方式上,不仅让学生学习体会,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模拟表达,各抒己见,积累内化。除比喻的表达方式外,其它如假设、设问、反问等的表达方式,学生有所感悟,教师点到即可,把重点放在指导品读上,让学生读出滋味来。

三、阅读链接,升华情感

师:请大家放声朗读《神奇的书》。

1、画出书神奇的地方。

2、想一想作者怎么表达的。

3、学习了课文,读了这首诗,谈谈你对书、对读书的感受,诵读这首诗歌。

设计意图:在学生阅读感悟有所沉淀内化时,顺势引导拓展新的阅读内容,让学生有喧泄、展现自己情感与能力的空间,实现课堂上生生之间、师生之间、师生与文本间的对话。最后的畅谈感受,更是实现学生对阅读兴趣与价值观的新的提升,让学生心中铭记“走遍天下书为侣”。

4、名人读书故事:

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,酷爱读书:

他在读中学时,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,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,成为三脚床。每天读到深夜,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,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,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,便立刻下床,伏案夜读。天天如此,从未间断。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,被誉为班内的“三杰”之一。

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,后来,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。

毛主席不动笔墨不看书:

几十年来,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,一篇文章,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、杠、点等各种符号,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。有的还把书、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。毛主席所藏的书中,许多是朱墨纷呈,批语、圈点、勾画满书,直线、曲线、双直线、三直线、双圈、三圈、三角、*等符号比比皆是。

鲁迅嚼辣椒驱寒:

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。少年时,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,第一学期成绩优异,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。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,然后买了几本书,又买了一串红辣椒。每当晚上寒冷时,夜读难耐,他便摘下一颗辣椒,放在嘴里嚼着,直辣得额头冒汗。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。由于苦读书,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。

拾贝壳的孩子:

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一向反对死读书,滥读书。

当时社会上有些人,学了一门知识赶学另一门知识,没一刻停息,只花时间去学别人的思想,却没时间锻炼自己的思想。结果,知识是学了些,智力却很少增长。

卢梭对此很看不惯,就在他著的《爱弥尔》一书中说,这种人“就好比在海滩上拾贝壳的孩子,起初拾了一些贝壳,可是看到其他的贝壳时,他又想去拾,结果扔掉一些又拾到一些,乃至拾一大堆贝壳不知道选哪一个好的时候,只好通通扔掉,空着手回去。”

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《走遍天下书为侣》教案 篇二

学习目标:

1.认识“侣、娱”等4个生字,会写“侣、娱”等9个生字。

2.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。

……此处隐藏6573个字……自由读课文,用划出相关的语句。读一读句子,说一说体会。(小组交流).

①学生汇报交流,指导朗读

◆汇报交流"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,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"

指名读有关的句子。

◆a."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……真想不到你懂这个!"这里把书比作了朋友,每次见到朋友,感觉都是不一样。特别是"真想不到你懂这个!"好像是又对朋友发现有了一个的发现,这个发现非常的意外,叫人惊讶。

b.你对朋友有没有这样的感受 (指名说)相机指导感情朗读。

◆a."你每天都回家……我怎么没注意过,灯光照着那个角落,光线怎么那么美。" 这句把看书比作是回家一样,即使是非常的熟悉了,但偶然还会有新的发现。

b.指导感情朗读。

◆课件出示三个反问句

a.读了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(都是反问句)

b.给他换一个说法。(指名说)

c.从三个反问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了 交流,相机指导朗读。

写话:在你的眼中,一本你喜欢的书又是什么呢

一本好书能让人"常读常新",就像 ,就像 .

小结:读书也是这样,不管你看过多少遍,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。你有这样的感受吗 交流。

随着回答课件出示句子:

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,不管你看过多少遍。

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,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。

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,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。

②自由读这几句话,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。

③读了这几句话,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哪体会到的

◆(读了第一句话,我体会到就是读同一本书,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。我从"总能"和"不管"体会到的。)

你能把体会到通过朗读读出来吗 (指导学生朗读)

◆(读了第二句我体会到作者非常喜欢读书,就是同一本书,他也是百读不厌。我从"一遍又一遍"体会到的。)

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 (指导学生朗读)

◆(读了第三句我体会到作者很喜欢书,因为他把书当作了朋友一样,当作了人似的,读书就好像是在和朋友说话一样。而且书也是想读就随时能读的。我是从"就是"和"随时想去就去"体会到的。)

(作者喜欢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一本书,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,而且书可以随身携带,你想读的时候就能拿出来。如果是一本人物传记,就好像是你在交一个朋友;如果是一本介绍名胜古迹的书,那就好像是到那个地方旅游了一趟似的。)

能把体会到的读出来吗 (指导学生朗读)

④把三句话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,加深体会。

⑤通过学习,我们知道了作者会带上一本书陪伴自己的旅程,是因为(点击课件引说三个句子)

⑥引导学生提问。读了这三句话,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比一比,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。

生可能会问: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,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为什么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,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,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

2,过渡语:作者不仅爱书,而且会读书,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读书方法

齐读第七自然段。作者这样一遍又一遍的读书方法,划出表示先后顺序

的词语。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吗 全班交流。从中你学到了什么

师生交流,师随学生回答总结板书(揣摩,续编,品味,梳理,想象,判断)

过渡语:这一趟下来,都可以把书读上一百遍,最终能背诵下来。

③汇报交流"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,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"

◆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(把书比作了朋友和故地。)

◆作者为什么这样比

3,诵读名言,积累语言

课件出示部分读书名言,师生互读。

4,作者号召我们该怎么做呢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。

三,感情诵读,体味情感

在领悟表达方法的过程中,将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,体会作者的思想,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,将自己的感受融入进去。

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,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

作业设计:

1,根据课文中的读书方法以及同学们交流的读书体会,整理读书卡。把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读一读,按照作者的读书方法,看看你有什么新的体会,及时做好记录,到本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时我们一起来交流。

2,推荐阅读《书比人长寿》.学习。

3,整理自己的读书方法,收集名人读书小故事。

课后反思:

第一堂语文教研课,我选择了一篇散文《走遍天下书为侣》,文章比较简单易懂,可正是简单的文章要上的出彩也不容易。40分钟下来,我由一个当局者变成一个旁观者,冷静下来,细细回味,感触很多。

一,语文课应该以读促悟,而不应该是教师支离破碎的讲解。课堂应该是教师,学生,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,而且尤其以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最为重要。可是真正上起课来,发觉自己领会到的只是皮毛而已。课上,我给了孩子们读书的时间,但我清楚,那只是为了读而读,是做给人看的读。草草读过两遍之后,我就迫不及待地进入自己的教学设计中,我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内涵,上课之前,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,也包括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,想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,或许是因为看得太多,所以我想得就渐渐的多了,竟然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。既想让学生读懂课文,又想讲课堂的容量增大一些,事实证明,这样的备课是失败的。在文章的重点部分,学生读得不够,而且感觉读的方式比较单一,对于文章的内涵体会得就不到位,现在想想,就是缺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所致。如果我不剥夺学生读书的时间,如果我不是一味按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,而是给孩子深悟文本的时间,也许孩子们自身的感受会更加深刻。

二,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位置。今天的课堂使我深深认识到,课堂不是教师的舞台,而是学生的园地。我是引领者,点拨者,却不应该是包办者。在以前的讲课中我真的知道,自己讲得过多,但就是找不到症结所在,就是不知道根源在哪里。现在想想,就是我把自己放错了位置,我不相信学生的能力,不敢放手,生怕他们出现偏差。可是我应该知道,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,我不能用自己的感受去揣度学生的感受,用自己的行为代替学生的行为。课堂上,学生才是主角。

三,课堂的灵活性。也是因为课前准备的不充分,其实,在设计导语的时候,我也想到了读过书的学生,会跟着课文的内容走,或许会贴着书这方面的内容来交流,但实在是也没有想出更好的,所以我仍然没有修改导语,也没有将过渡语设计好,以至于在学生交流书中的内容的时候,我甚至有种不安的感觉。

我想在教学上自己还是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,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必须要多多学习。

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小学五年级语文《走遍天下书为侣》经典教材教案精品多篇范文。

《小学五年级语文《走遍天下书为侣》经典教材教案精品多篇(全文共10693字)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